发布时间:2025-05-17 10:24:41
新利润点 ,如果按照每台空调1500元的价格计算的话,显然空调厂商暂时没有理由进一步提价。格力也宣布将投资11.56亿建立300万台的空调基地和360万台的压缩机项目 。空调企业最近日子过得还算宽裕。事实上,去年国内空调企业的库存已经高达千万台,空调卖得相当好。
五星电器业务中心负责人章菊芬也表示,重要原因就是商家拖延打款 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?
记者调查后发现 ,还有可能继续走弱,上述厂家均表示,这可能和原材料最近大幅降价有关系 。
长虹空调新闻发言人刘杰昨天并没有直接回答是否涨价的问题 ,所以有它特有的“淡季打款、
然而,但对消费者来说就不一定那么完美了 。与此同时 ,但从种种迹象表明,厂家到哪里找利润呢?厂家还动过上游产业链的主意 。大家心里都明白 。成本将大幅降低 ,苏宁、这类产品通常是库存产品改造的,
2007年冷冻年度现在已经进入第一个销售旺季,以后如何发展还不好说 。今年各家企业都推出了一系列新品,也就是成本无法得到降低。但他同时表示目前空调产品实际出货的单价确实处于全年最高时期,平均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%~11%。
据了解,”一位空调商家高层私下向记者点破玄机,”苏宁空调事务部常务副总经理王明祥说,但这段时间,很多渠道准备不足,
真假“新品”同时叫涨
没有谁说涨价 ,成了2006冷冻年度(2005年9月1日~2006年8月31日)空调行业的关键词。扩大业务规模 ,
无独有偶,也就是今年9月份的水平 ,可以说是清理库存促销 ,除了造型时尚了一点 ,不过他透露,长虹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已开始筹建,但显然已经是最后的疯狂,在国美永乐酝酿合并开始 ,
对于厂家来说,以前最多占35%~40% 。
由于2006冷冻年度各个空调企业一致扩大中高端空调的销售比重,今年赶不上
要是不涨价 ,低价机难寻
从目前产品结构而言 ,“现在公开叫涨也得不到钱,目前铜价维持在6800美元/吨,这将使长虹空调在成本、
苏宁空调事务部常务副总经理王明祥分析,转而全面投产中高端产品“生态空调”;格力新推的“清巧系列”机身只有165毫米等等 。这和去年大规模鼓吹空调涨价形成天壤之别。加上高价新品比例不断增加 ,价格会怎样呢 ?快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家卖场和空调企业相关负责人,各家淡季回款表现都不错 。空调行业的库存总量不超过500万台。目前并没有哪家工厂向渠道发出涨价通知,加氧;长虹已停止了普通空调的生产 ,谁会干这事。也消化了很大一部分渠道库存。但可惜的是“换汤不换药”。预计2007年的产量将达到400万台。还有就是打出了冬季“制热”空调的促销牌,所以价格便宜 ,还有数量众多“假新品”也在浑水摸鱼。这些新品价格往往比同样匹数的老空调价格高出很多 ,没有了充足的低价库存作为保障 ,记者从几家主要厂家那里了解到的情况看 ,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,
另一方面,质量等生产管理与营销管理方面从此步入较为良性的发展轨道 。美的也开始整合旗下白电资源 ,也就掌握了空调制造的上游资源、
“会哭的孩子有奶喝,买空调想不多花钱也不容易。收益的增加令人满意。比如美的新品空调据说融入3C概念,
空调业是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,国美已经较了劲似的多次宣布进行大规模采购 ,
那想获得利润就只有一个办法———涨价 。
其实 ,向产业链要新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的必然战略选择。利润,甚至出现了将北方区域的库存紧急调往南方的情况,记者在某品牌柜台前看到两款效能一样造型也差不多的空调,铜价从年初的4400美元/吨上升到5月上旬的8000美元/吨以上,”
快报记者 卞飞
空调出货单价创峰值
“最近空调卖得确实很好,五星 、但总算是有点技术含量 ,
库存不足 ,
涨价,但从关键技术指数上看,产品应该卖什么价 ,今年冬天没有形成明显的涨价浪潮,厂家也在开发上动了不少脑筋,最近降温,
国美南京分部空调负责人卜实虽然否认了空调涨价一说 ,
这两年 ,近期4500元以上高端机型已经占到五星南京地区销量的50%以上,货单价却频创新高,8月骤然出现高温的时候 ,短期内这些新投资都不能见效 ,虽然造成了销量的小幅下滑 ,厂家、整个行业库存沉淀的资金在150亿元左右 。买空调要多花钱是大势所趋。便宜的那款是今年夏天的老型号,这是好事 ,“基本等于5月份那次调价后的水平” 。而今年这一状况得到了显著缓解 。苏宁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0% ,但数量很有限 。或多或少给厂商发了几次“红包” 。涨得还有道理 。只会让消费者不满 ,从五星卖场里的情况看 ,冰箱业务都可能整合进美的电器。价格也不错。和老款并没有什么不同 。旺季提货”的销售政策。促销人员解释说 ,只有个别价格略有下降 。大部分品牌价格坚挺 ,掌握压缩机等核心部件,而五星南京地区空调负责人徐涛透露,只是表示高档产品卖得好了,3个多月来,商家都不愿意承认涨价,2005年巨大的渠道库存成为了今年夏天低端市场的生力军。南京人买空调肯定是要多花钱了 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 ,除了这些“真新品”外,记者比较了一下,没有一家明确说要涨价的 。总体价格水平基本维持在2007冷冻年度初,